為響應教育部“雙千計劃”,深化新工科人才培養改革,土木工程學院創新開設的“低碳與智能建造”微專業于近日正式開課,并迎來首場實踐教學。4月29日,學院黨委書記陳雪琴帶隊,班主任導師趙珧冰及師生一行走進廈門智創馳科技有限公司,開展以“智能建造技術現場體驗”為主題的實踐課堂。
在活動現場,公司總經理盧樂成向師生介紹了公司自主研發的輕型SCARA機械臂式混凝土3D打印機,并系統講解了智能機械臂操控、數字化建模和低碳材料研發等核心技術,展示智能建造在提升施工效率、減少資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等方面的實踐路徑。在智能制造車間,學生們近距離觀摩了機械臂逐層“打印”實體構件的全過程,并分組參與“設計-建模-打印”完整流程,提升了實際操作能力。
“這門微專業就像一座橋梁,把多個學科緊密連接在一起。學習過程中,我用土木知識理解建筑結構,又結合機械臂操控、數字化建模等新工科內容完成設計,跨學科融合拓寬了我的思維方式。”“從電腦模型到眼前的建筑構件,通過與工程師面對面交流、深入生產一線實操,我的視野被大大拓寬,就業競爭力也在不斷增強。”……參與“低碳與智能建造”微專業課程的同學們對課程在拓展思維、提升實踐能力和激發學習動力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。
陳雪琴表示,“低碳與智能建造”微專業致力于培養適應未來產業發展、具備前沿技術視野與綜合管理能力的新型人才。通過校企共建的真實項目場景,讓學生在產業一線錘煉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,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。
據悉,“低碳與智能建造”微專業由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設立,每年面向全校理工類學生招生約30人,課程總學分為10學分,以實踐教學為主。課程圍繞“綠色建造+結構韌性+運維管理”三大核心內容,采用“線上+線下”混合教學模式,聚焦“技術創新+產業升級”雙輪驅動。未來,該微專業將持續面向智能建造、綠色建造與可持續發展領域,為更多學生賦能,助力他們掌握“雙轉型”時代的核心競爭力,迎接智能建造新時代的到來。

“低碳與智能建造”微專業實踐課教學現場
(責編:蔡君韜)